“美利坚之剑”被撅断:其实9兵团在长津湖打烂美军只用了三天
为了庆祝这个在异国他乡的重要节日,同时提振因为朝鲜连日寒冷天气而萎靡不振的士气,美军第10军军部举行了盛大的感恩节宴会。
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将军显然对麦克阿瑟于11月中旬发起的“圣诞节攻势”的前景很有信心,目前第10军发起的进攻十分顺利,就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就已经深入朝鲜半岛东北部。
在明天发起总攻后,他手下这支由东向西横扫的“铁臂”即将完成对朝鲜人民军和可能已确定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的部分中国军队的迂回,以此来实现麦克阿瑟“送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的承诺。
在这样乐观的气氛中,军部举行的聚餐十分考究,不仅使用了桌布和瓷制、银制餐具,还为每位来宾提供了餐巾和姓名卡片。
根据可靠的消息,第7师第17团第1营的先头部队已经在2天前抵达了鸭绿江边的惠山镇,江对面就是新中国的国土,那里也是他们这一次攻势的终点。
随后阿尔蒙德兴冲冲地飞到惠山,与第7师的高级将领和基层军官们以中国境内为背景合影留念。
果然,类似于庆功宴的这一次饭局开始之后送上来的餐食也是十分丰盛:每位客人都分到了烤火鸡、肉馅饼、水果沙拉、夹馅橄榄、布丁、蛋糕,以及鸡尾酒和咖啡。
尽管参加宴会的第7师师长巴尔将军和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将军对异常顺利的攻势忧心忡忡,但这并没影响阿尔蒙德对于战局的判断。
此时,隶属于海军的史密斯与阿尔蒙德及其上级麦克阿瑟之间在部队的主攻方向上存在很大的矛盾。
按照史密斯的看法,此时已有相当减员,可用兵力不到2万人的陆战1师应该和第7师一起呆在下碣隅里以南地区,而不应该分散兵力。
可是,为了贯彻麦克阿瑟“尽快抵达鸭绿江”的命令,阿尔蒙德不仅要求陆战1师继续进攻,而且还要求史密斯和巴尔兵分两路,从长津湖东岸和南岸继续向北和向西推进。
由于从兴南登陆以来基本上就没碰到什么抵抗,在一个月前痛击“联合国军”的中国军队完全不见踪影,这让史密斯深深担心,不知道埋伏在哪里的中国军队会随时冲杀出来,把陆战1师的后路切断。
但巴尔将军提醒他,根据第7师抓到的少数几个中国军队的俘虏看,他们的士兵只穿着单薄的棉衣,根本不具备在气温降到零下10多度的朝鲜半岛北部进行长期和大规模埋伏的条件。
在解放战争期间长期担任蒋介石军事顾问的巴尔(中国名字叫巴大维)显然对的了解胜过任何美军将领,既然他如此自信,史密斯也不好再说什么。
感恩节后,根据麦克阿瑟下达的最新命令,阿尔蒙德要求陆战1师作为“联合国军北侧的铁拳”经由下碣隅里向西进攻,由第7师担任侧翼的掩护。
第10军的终极任务,是与在西线集团军会师,并将所有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军队包围在鸭绿江南岸,将之消灭或迫使他们退过鸭绿江。
因为“联合国军”司令部判断中国军队和朝鲜人民军的主力位于武坪里西南约90公里的云山、熙川一带,占领武坪里之后的第10军将切断中国军队向北的退路,并与第8集团军一道形成较为强大的钳形攻势,彻底粉碎被包围的敌军。
应该说阿尔蒙德这一手是误打误撞地把志愿军逼到了墙角,因为朝鲜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就在武坪里以北约40公里处的江界,如果让美军占领江界,在政治影响上就会十分不利。
11月27日,志愿军9兵团第27军全部抵达长津湖以北的预定集结地域,军部在越上庄,下属4个师分别集结在莲堂里、梨上里、梨水坪和厚昌江口一带。
20军主力集结在长津湖西南的柳潭里以西、以北地区,58师已进至上坪里地区,实际上与27军从东、西、北三面对陆战1师形成了包围,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将美7师和陆战1师的部队分割。
回到越上庄,27军军长彭德清的心情十分沉重,因为部队入朝时明显低估了这里的极寒天气,迎头遇到的寒流使得气温骤降到零下30多度,整个朝鲜半岛东北部飘起了鹅毛大雪。
气候恶劣也还罢了,部队在向预定作战地点前进时发现,这里的道路全是崇山峻岭,战士们走在两三米宽的山道上,稍不留神就会滑下悬崖。
由于仓促入朝,整个9兵团在这里经历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首先就是严寒造成志愿军供应跟不上,个别团队的存粮只能支持到28日,预计到30日整个27军就要断粮。
这里的条件真是艰苦啊!一路上彭德清就没见到几个当地老百姓的村子,就算有村子,住着的老百姓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整个部队语言不通,和当地人联系困难,很多时候只能在冰天雪地里露宿。
大部分的指战员现在依然只穿着单衣、头上戴着大盖帽、脚穿胶鞋,导致成批冻伤。这也凸显全军战斗准备不足,现在,部队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美军,而是严寒和饥饿。
打开地图,这里的一座座山峰仅是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死鹰岭、荒山岭、雪寒岭……显然,狼林山脉就不是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由于紧急入朝,运输车辆不足,而且山路不利于重装备前进,整个9兵团的大口径火炮全都留在了鸭绿江以北,27军只有一些75mm山炮和82mm以下口径的迫击炮,这样的火力面对美军的坦克明显不足。
彭德清叹口气:真遇到美国鬼子的坦克部队,27军全军能拿得出手的只剩下几十具90mm火箭筒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7军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粮食、御寒物品只能就地筹措,但无意间彭德清发现了一个“绝招”。
为了做到保密,有的连队抵达宿营地之后就挖掘半地下的简易工事,然后在工事里宿营,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取暖,比睡在冰天雪地里好多了。
还有的连队,用多余的布料研发了一种“手脚套”,这种布套子行军的时候能套在手上,宿营的时候能套在脚上,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避免了冻伤。彭德清看到之后立即安排在全军推广。
在周全的保密工作之下,27军的行动在茫茫雪野里丝毫未被美军发现,从而避免了遭到美军空袭和暴露志愿军作战意图,使伏击达成了最大的突然性。
按照兵团部的部署,发动进攻的日期是11月27日,本来9兵团可以等待陆战1师进一步北进而聚歼之,但西线师闻讯南逃,那么兵团的作战计划势必全盘落空。
指战员们轰然响应:请首长放心,我们爬也要爬到战场上去,跟美国大鼻子拼个你死我活!
11月27日清晨,陆战1师第5团根据史密斯的命令,开始向柳潭里以西1271号高地攻击推进,同时,第7团巩固柳潭里阵地,第1团在第5团的侧翼展开,以保障对陆战1师来说至关重要的补给线。
作为一位谨慎的指挥官,史密斯坐着当时还是新式武器的直升飞机亲自抵达柳潭里,视察了部队的准备情况。
虽然对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指挥没有信心,但史密斯对自己的部署还是很有把握的:根据步步为营的原则,现在陆战1师在土古里、下碣隅里拥有小型机场和前进补给站,而且从土古里到真兴里的道路畅通,能保证坦克和大型车辆行进。
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而且陆战1师的部队绝非弱旅,作为一支拥有160多年历史的老部队,陆战1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骄傲,而海军陆战队又是美军的骄傲。
美军的陆战队拥有两项特权:第一项是“排头兵”,即列队时位于全军最前列;第二项是“最先战斗”,当地区战争爆发时,海军陆战队往往是第一支投入战斗的部队。
因此,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要超过一般的陆军部队,在长官训话时,他们往往会对手下说:“你们是选择回家还是去陆军?”
作为具有“美利坚之剑”称号的王牌部队,当时陆战1师的装备十分精良:除了师属炮兵团保留的155mm榴弹炮营,每个团还分到了1个105mm榴弹炮营,1个M-26“潘兴”坦克连,还有一个工兵连。
尽管长津湖附近一片冰天雪地,但史密斯手下的陆战队员个个都穿着厚棉内衣、毛衣、棉裤和棉上衣,外面还有风雨登山服,兜式防寒帽,连靴子里都有3层毛毡垫。部分尖兵单位甚至装备了防弹背心。
同时,陆战1师还得到由哈里斯将军指挥的第1航空联队数百架各类战机的保护,这些战机在平时充当耳目,战斗时可以把成吨的燃烧弹倾泻到敌人头上。
史密斯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柳潭里附近的山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白茫茫的积雪,其他什么都看不见。
他放下望远镜问身边的第7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和副团长多塞特中校:“你们发现了什么异常吗?”
史密斯将军和他的手下们没有料到,就在他们望远镜可及的范围内,几万名27军、20军的将士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柳潭里周围。
27日晚上22点刚过,已经回到兴南港师部的史密斯将军接到了令他震惊的消息:柳潭里遭到敌人突然进攻!
晚22点,万籁俱寂,柳潭里附近的雪岭孤峰上突然响起了嘹亮的铜军号声,随着一波迫击炮弹在美第7团的前沿阵地上轰然爆炸,利兹伯格上校见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一幕:
志愿军27军79师、20军89师的战士们,从几乎是近在咫尺的预设阵地上一跃而起,向美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第7团第2营E连据守的1282高地首当其冲,遭到了79师235团1营与特务营的夹击,E连连长菲利普斯上尉到死也没有搞明白,志愿军是如何闯过了E连之前设下的地雷阵和绊索,把手榴弹扔到自己眼皮底下的。
在夜色和混乱中美军的火炮完全失去了作用,双方开始用卡宾枪、步枪和冲锋枪短兵相接,然而志愿军精准的火力支援让美军更加意外:
那是从侵华日军手上缴获的九二步兵炮,轻便、精准,威力不大但收拾美军的机枪阵地一炮一个准。
借着美军机枪射出的火光,235团炮连班长李洪序和他的助手在15分钟时间里就打出了12发炮弹,除了第一发试射以外发发命中,这使得E连的机枪遭到毁灭性打击,剩下的几挺重机枪也被志愿榴弹捣毁。
这时,眼前几乎一抹黑的美军只能向志愿军投掷手雷,企图阻止1营进一步深入自己的防线,手雷扔完了,双方就开始用枪托和刺刀扭打在一起。
但他们很快领教了1营的迂回战术,机枪班长陈忠贤带领几个战士绕上敌人阵地,缴获了美军的重机枪,并从背后向美军猛烈射击。
到了接近凌晨时,E连在志愿军的打击下几乎全灭,接替菲利普斯上尉指挥的副连长鲍尔中尉战死,几个排长不是被我击毙就是重伤。
与敌人拼杀了一个晚上的1营也已经疲惫不堪,眼看美军C连的2个排援兵即将赶到,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2连长带一个排的预备队进入阵地,将敌人死死地摁在高地下面不能前进一步。
此时,1240高地的美军D连也在236团的围攻下陷入苦战,236团6连一个冲锋就打掉了美军的前哨阵地,未折一人却击毙美军27人,随后他们径直杀进了D连的指挥所。
在志愿军突然、迅猛的打击下D连的指挥彻底瘫痪,连长哈尔上尉带领残兵败将躲到1240高地的反斜面下面时,发现全连能够行动的战斗人员只剩下了16人。
在C连援兵的补充下,哈尔上尉率领这几十号人向1240高地发动反扑,他们冲上1240高地山顶和6连进行了肉搏,但天亮后236团也实施反击,最后D连几乎全部被歼。
据守在柳潭里到下碣隅里公路一侧1403高地的美军H连则遭到237团的攻击,在237团3营的第一轮进攻中连长库克上尉就被送上了西天。
237团3营乘胜攻占了美军阵地之后,遭到了急红眼的7团组织2个连兵力凶狠反扑,指战员伤亡不小。
危急时刻,1连副连长吕云学临危不惧,带领剩下的3名战士搜集敌人尸体上的弹药,此时不远处的雪地里突然传来敌人撬箱子的声音。
吕云学立即判断敌人的弹药也已经告罄,他顺着声音猛地扔过去几颗手榴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随后美军勉强组织2次反扑,均被吕云学等人击退。
这时,3营3连也随后赶到巩固了阵地,已经精疲力竭的美军再也无力和我军争夺1403高地了。
28日凌晨,在柳潭里的陆战1师第5团和第7团各一部遭到79师、89师沉重打击,并被分割包围,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
而20军58、59、60师也按计划向下碣隅里的陆战1师1团及5团的1个营发动进攻,把敌人分割在3个环形阵地中。
这一天,气温进一步跌到零下38度,整个9兵团的将士们缺衣少穿,冻得几乎走不动路了,怎么办?
58师172团1营3连战士杨德盛老人回忆说:他们穿的单棉衣被雪打湿后又结冻,变成像硬邦邦的纸片一样,他和战友们找了一些枯萎的树叶、玉米叶和枯草,搓在一起绑在身上、大腿上御寒。
29日,他们攻占了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这里是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美军南撤的必经之路,杨德盛的连长勉励大家说:“哪怕有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把敌人消灭掉,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28日整整一天的激战之后,志愿军暂时在战场上夺取了主动,但新的问题产生了:由于能够贴身携带的补给有限,大家都选择了带弹药,而没有带干粮。
时任20军某团作战参谋的朱文斌老人回忆说:由于补给不足,许多战士已经两天没有吃一点东西,当团长问大家有没有信心把敌人的山头拿下来时,战士们流着泪说:“我们不怕死,山头可以夺下来,我们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团长能够给每个人发几个土豆,哪怕两三个土豆,能充充饥也好。”
当时在20军后方担任医护人员的余帼华老人接到了一批撤下来的志愿军伤员,多年后记者正常采访时她依然唏嘘不已:
他们的手,轻轻一碰,就掉下来了,有的人,十个手指头都冻掉了,只剩一个光光的手掌心……
其实后方也不安全,不仅同样经受严寒,而且他们还是敌机轰炸的重点。余帼华的手指也冻掉了,谈到自己时她淡淡地说:我没有准备活,当时大家都是准备牺牲的。
28日早上,美军军官们看着出现在眼前的漫山遍野的志愿军,惊慌失措地向史密斯报告:出现在长津湖南岸的中国军队已超过10万人!
在下碣隅里,史密斯见到了同样铁青着脸的阿尔蒙德,听到周围隆隆的炮声和志愿军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他急不可待地对军长说:我的第5团和第7团已遭受重创,请求立即转入防御!
不仅是陆战1师溃不成军,位于长津湖东南侧的美军第7师一部同样也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
27日夜里,27军副军长詹大南指挥80师和81师1个团,对新兴里和内洞寺一带的美军31团、32团各一部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合围。
志愿军238团奉命夺取1221高地,切断新兴里以西通往柳潭里的公路,在这里有一条小河,而美军在河桥边的房屋里设置了火力点。
3营8连在桥边遭到美军阻击,敌人的重机枪打得很凶,部队一时冲不上去。连长对九二步兵炮班长孔庆三说:敌人的火力点是在屋子下面,所以最好从岭岗上面往下打……
他和几个战友把400多斤的炮推上岭岗,用铁镐在死硬的冻土上砸了一个小坑,把炮的左驻锄放了进去,可是,右驻锄却依然悬空着,这样炮弹无法发射。
时间就是战机!炮班已无时间可以耽搁了,孔庆三用身体顶住驻锄,连声催促炮手发射。
虽然九二炮口径不大只有70mm,但它的后坐力依然不是人的血肉之躯能承受的,平时如果放不下驻锄,要用几百斤的麻袋顶着。
大伙都急了,二炮手扑在右驻锄上,想要分担班长的压力,孔庆三吼道:“没时间了,开炮啊!”
炮手咬着牙一拉火线,巨响声中一道火光射出,敌人的火力点顷刻被炸得四分五裂,炮手、二炮手被震晕过去,孔庆三却被巨大的后坐力掀到了山岗下面,壮烈牺牲。
8连的战士们呐喊着涌过被炸毁的敌据点冲向新兴里,炮班的们用生命为他们换来了胜利。
不久之后,他们将在新兴里全歼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创下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次全歼美军团级单位的记录。
天亮之后,狗急跳墙的美军第32团出动了16辆坦克和1个营的步兵,在3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企图夺回1221高地,救出他们被围在新兴里的同伙。
81师242团9连副班长叶永安当时只有23岁,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坦克,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了。
当时9连的反坦克武器奇缺,他沉着冷静地带着2名战友冒着敌人雨点一样的子弹匍匐接近公路上一辆被击毁的敌卡车,并将卡车点燃。眼见火焰腾起,坦克不由得慢了下来。
就是现在!他们甩出重型手榴弹,炸烂了先头坦克的前脸,这时第二辆坦克的敌驾驶员张皇失措地打开顶盖窥视,没想到叶永安已经爬了上来,把一颗追魂夺命的手榴弹扔进了驾驶舱。
随后,叶永安趁着战友手榴弹爆炸腾起的烟雾,把5斤多重的炸药包塞进了第三辆坦克的履带,把这辆坦克也炸得动弹不得。
9连一上来就敲掉了4辆美军坦克,敌步兵进退失据,在我火力打击下狼狈不堪地溃退,这样以来,新兴里敌31团的外援也就彻底断绝了。
意外,意外,还是意外!不要说史密斯,阿尔蒙德,麦克阿瑟,就算是全世界的其他人,也不相信只有机枪、手榴弹和迫击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竟然打垮了拥有坦克、飞机、大炮的美国军队。
那是因为无惧无悔的志愿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生命硬生生抹掉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11月30日,史密斯在部队已经溃不成军的情况下,没有等到阿尔蒙德的同意就使用独立指挥权命令2个团的残部火速南撤。
对于狂奔在从下碣隅里到兴南港公路上的美军来说,这只是一场漫长噩梦的开始。
1950年11月27日-30日,我英勇的9兵团20军、27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长津湖以东、以西地区给予不可一世的美陆战1师、第7师沉重打击,迫使其向南溃逃。
全军50位一级战斗英雄,9兵团有18位:卜广德、于泮宫、毛张苗、孙振禄、余新发、沈树根、周厚刚、魏玉德、王德明、王兆才、刘庆亮、陈德忠、秦建彬、雷宝森、于喜田、孔庆三、高景灏、谭炳云。
-
广东珠海市已做好环评要动工的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清单表附建筑设计企业
-
2025年南京高淳区美术生文化课训练排行榜+top5按实力榜单一览
-
广州区分超3000个海绵管控单元
-
法力擦 克林擦擦 去污纳米海绵80-120片 149元包邮(299-15券)
-
广州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
烟台莱山区逛荡河7公里河道大清淤
-
到晚年才理解:独来独往、没有朋友的人大多有这3种优异特质
-
四川医治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医院哪家好
-
【拍2件发箱装120片】好评4万+法力橡皮擦物理极速去污用处广泛安全无毒40片满满一箱家用清洁只需粘水一擦就净经得起耐久地运用居家好帮手速抢!
-
最新!漳州市区这座公园开园啦!